第162章 酈生用計為漢謀
關燈
小
中
大
郴縣陵府廳內,王陵與劉邦對坐,當真是道不盡地感慨啊,兩人各敘家常,劉邦繼而開口道:“王賢弟在秦,何如在漢?”
“各為其主,何來秦漢,今君在其位當某其政,愚弟為臣,當尊陛下,義帝亡命,故來吊唁,並無他事。”王陵緩緩說道。
劉邦在旁隨即置酒,猶如市井小民,挽王陵手嘆道:“賢弟離家數載,只為一官半職,竟至於老母不顧,何其愚也,若非鄰裏周濟,愚兄打點,母已不在也,今回九江,覆歸秦宮耶?”
“愚弟身為秦官,無暇回鄉,承蒙兄長照顧,感激不盡,不瞞兄長,愚弟此來一為吊唁,二為老母,望兄長寬恕,使母子相逢。”王陵頗為動情地說道。
恰在這時,夏侯嬰等人突然前來,劉邦以有要事相商,隨口說了句,“賢弟若見老母,需往九江,恰巧愚兄也回,不如一起?賢弟以為如何?”
王陵無可奈何,只得聽從劉邦安排,夏侯嬰突然進來,也不是沒有事情,原來是劉邦已經將討伐項羽的詔書散了出去,必須先回九江,以保無虞。
反正為楚帝盡忠已經結束,逝者長眠,生者自有安排,現在的天下秦楚並立,齊燕漢略遜一籌,而秦雖說要參與秦楚,實際卻在周旋滅燕而已。
祭祀楚義帝結束後,劉邦便倉促回到臯城,王陵自然是跟了過來,畢竟老母尚在九江,豈能獨自回秦覆命,不見老母一面。
劉邦亦不是薄情寡義之人,隨即命人帶王陵去見老母親,至於大殿內,劉邦張良等人皆在,詔書已下,楚漢必戰,然不能使秦獨自得利。
酈生在旁,思量片刻,最先開口道:“啟稟大王,王陵此來,實乃大秦欲助吾等也,何不順水推舟,以此為由呢?”
眾人不解,唯獨張良擺手,“此番不可,若是以王母為要挾,促使王陵回鹹陽,請求秦發兵的話,於情於理,頗不道義,況秦豈肯因一臣而發萬兵。”
“先生所言差矣,秦殿之中,蒯徹陳平皆是能人重臣,自然知曉王陵本是沛縣之人,如此還派他來,定是彰顯大秦國威,不以忠義而斷孝義,王陵願來,無非思念老母,今吾等侍奉其母猶如親生,讓王母言明,安憂王陵不肯為我大漢立功,以還老母在漢之情也。”酈生緊接著說道。
劉邦眼神亦是飄忽不定,有些遲疑地說道:“公如此當真可行乎?秦君不似霸王,有勇無謀,此番派王陵前來,必會有萬全之策啊。”
哪知道酈生卻有些不屑地說道:“胡亥小子,未滿弱冠,安有謀略,此計扶蘇所出,尚未可知也,大王不必憂愁,吾自去說也。”
想來也別無他法,劉邦只得應允,反觀王陵見劉邦準許,直接來到臯城西門,左側有一間小院子,且有兩名丫鬟服侍,王母正在院內乘涼,見王陵前來,不覺大驚,跌跌撞撞起身,不覺淚眼模糊。
“吾兒安知有母也!”王母話語略帶責備,更多的是激動。
王陵見狀,直接跪著王母面前,“兒不孝,未能盡孝床前,還請母親責罰!”
母子相見,淚如泉湧,許久方才穩住情緒,王母挽著王陵的手臂,緩緩向著客廳走去,丫鬟也是立即奉上溫茶。
王母抹去眼淚,略帶顫音地說道:“兒啊,今已秋末,何至於此耶?母親聽聞秦國國君殘暴無能,濫用奸臣,今來九江,可不返矣。”
王陵在旁嘆息一聲,“母親未出庭院,何以知天下事耶,秦君殘暴,為何至於今日未滅,秦君無能,為何七王之兵尚不能下,秦君信佞,為何連滅三晉,母親恐被人誤矣。”
“原來如此,那吾兒此番所謂何事?”王母有些好奇地問道。
王陵稍微整理好情緒,緩緩說道:“兒奉秦君旨意,特來吊唁楚義帝,另外希望母親與我同回鹹陽,共享富貴也!”
哪知道王母聞言,當即擺手道:“此地多是故人,鹹陽乃是帝都,老身年紀已高,何以奔波勞碌,前往秦國也,既然汝已完成秦帝之事,早些回去覆命才是,雖不處一國,功名利祿何其尊貴,老身雖死,也無憾事也。”
“母親欲要在九江頤養天年耶?”王陵有些詫異地問道。
“樊噲、審家長子,盧綰皆是沛縣之人,如今皆在,當初人言我兒叛楚歸秦,吾本不信,今日回來,吾自是信吾兒之語,秦若暴亂,吾兒何至於秦,老身在此,有丫鬟侍奉,早晚壽終,兒莫憂矣。”王母語重心長地說道。
就在這時,年過古稀的酈生突然來到院內,王母二人慌忙出來迎接,略微行禮道:“酈老前來所謂何事耶?”
原來這王母的家院皆是酈生命人置辦,平時也會差人送來補品,因此王母對其甚是感激,每次前來,王母皆是以禮待之,不敢有冒犯之處。
酈生見狀,臉色和氣,拱手回禮道:“老朽無事叨擾,煩請王母不要介意,今聽聞汝子從秦而歸,特來拜見,協商諸事。”
王陵聞言,亦是上前行禮,王陵在秦早就聽聞酈生大名,今見他前來,王陵顯得異常端莊,唯恐有失禮之處。
酈食其飲茶畢,臉色和藹道:“自古以來,忠孝不能兩全,然百善孝為先,忠孝相比,並無上下,然忠無事,則盡孝,孝無事,則盡忠,今秦君讓汝歸來,欲要全汝忠孝,在秦盡忠,在漢盡孝,豈不美哉。”
“況楚義帝已經吊唁,王母年事已高,若棄母而投秦,天地不容,非君子所為,故而老朽愚見,不如留在九江盡孝,以全其美,日後再往秦國,亦無不可也。”
王陵在旁,聽其言語,頗有幾分動容,但來時已經向秦君表明決心,且待自己不薄,若是久而不回,豈不失信於天下,且今回到九江,老母就在身旁,且古稀之年,若無子女陪伴,亦是被天下人恥笑也。
就在王陵思索間,酈生又接著說道:“後生不必擔憂,汝可前往秦國,勸秦軍出兵助漢,待時秦漢講和,忠孝自然兩全。”
“這,這恐怕不妥吧,兵者,兇器也,國之大事,某一人如何決斷。”王陵躊躇道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“各為其主,何來秦漢,今君在其位當某其政,愚弟為臣,當尊陛下,義帝亡命,故來吊唁,並無他事。”王陵緩緩說道。
劉邦在旁隨即置酒,猶如市井小民,挽王陵手嘆道:“賢弟離家數載,只為一官半職,竟至於老母不顧,何其愚也,若非鄰裏周濟,愚兄打點,母已不在也,今回九江,覆歸秦宮耶?”
“愚弟身為秦官,無暇回鄉,承蒙兄長照顧,感激不盡,不瞞兄長,愚弟此來一為吊唁,二為老母,望兄長寬恕,使母子相逢。”王陵頗為動情地說道。
恰在這時,夏侯嬰等人突然前來,劉邦以有要事相商,隨口說了句,“賢弟若見老母,需往九江,恰巧愚兄也回,不如一起?賢弟以為如何?”
王陵無可奈何,只得聽從劉邦安排,夏侯嬰突然進來,也不是沒有事情,原來是劉邦已經將討伐項羽的詔書散了出去,必須先回九江,以保無虞。
反正為楚帝盡忠已經結束,逝者長眠,生者自有安排,現在的天下秦楚並立,齊燕漢略遜一籌,而秦雖說要參與秦楚,實際卻在周旋滅燕而已。
祭祀楚義帝結束後,劉邦便倉促回到臯城,王陵自然是跟了過來,畢竟老母尚在九江,豈能獨自回秦覆命,不見老母一面。
劉邦亦不是薄情寡義之人,隨即命人帶王陵去見老母親,至於大殿內,劉邦張良等人皆在,詔書已下,楚漢必戰,然不能使秦獨自得利。
酈生在旁,思量片刻,最先開口道:“啟稟大王,王陵此來,實乃大秦欲助吾等也,何不順水推舟,以此為由呢?”
眾人不解,唯獨張良擺手,“此番不可,若是以王母為要挾,促使王陵回鹹陽,請求秦發兵的話,於情於理,頗不道義,況秦豈肯因一臣而發萬兵。”
“先生所言差矣,秦殿之中,蒯徹陳平皆是能人重臣,自然知曉王陵本是沛縣之人,如此還派他來,定是彰顯大秦國威,不以忠義而斷孝義,王陵願來,無非思念老母,今吾等侍奉其母猶如親生,讓王母言明,安憂王陵不肯為我大漢立功,以還老母在漢之情也。”酈生緊接著說道。
劉邦眼神亦是飄忽不定,有些遲疑地說道:“公如此當真可行乎?秦君不似霸王,有勇無謀,此番派王陵前來,必會有萬全之策啊。”
哪知道酈生卻有些不屑地說道:“胡亥小子,未滿弱冠,安有謀略,此計扶蘇所出,尚未可知也,大王不必憂愁,吾自去說也。”
想來也別無他法,劉邦只得應允,反觀王陵見劉邦準許,直接來到臯城西門,左側有一間小院子,且有兩名丫鬟服侍,王母正在院內乘涼,見王陵前來,不覺大驚,跌跌撞撞起身,不覺淚眼模糊。
“吾兒安知有母也!”王母話語略帶責備,更多的是激動。
王陵見狀,直接跪著王母面前,“兒不孝,未能盡孝床前,還請母親責罰!”
母子相見,淚如泉湧,許久方才穩住情緒,王母挽著王陵的手臂,緩緩向著客廳走去,丫鬟也是立即奉上溫茶。
王母抹去眼淚,略帶顫音地說道:“兒啊,今已秋末,何至於此耶?母親聽聞秦國國君殘暴無能,濫用奸臣,今來九江,可不返矣。”
王陵在旁嘆息一聲,“母親未出庭院,何以知天下事耶,秦君殘暴,為何至於今日未滅,秦君無能,為何七王之兵尚不能下,秦君信佞,為何連滅三晉,母親恐被人誤矣。”
“原來如此,那吾兒此番所謂何事?”王母有些好奇地問道。
王陵稍微整理好情緒,緩緩說道:“兒奉秦君旨意,特來吊唁楚義帝,另外希望母親與我同回鹹陽,共享富貴也!”
哪知道王母聞言,當即擺手道:“此地多是故人,鹹陽乃是帝都,老身年紀已高,何以奔波勞碌,前往秦國也,既然汝已完成秦帝之事,早些回去覆命才是,雖不處一國,功名利祿何其尊貴,老身雖死,也無憾事也。”
“母親欲要在九江頤養天年耶?”王陵有些詫異地問道。
“樊噲、審家長子,盧綰皆是沛縣之人,如今皆在,當初人言我兒叛楚歸秦,吾本不信,今日回來,吾自是信吾兒之語,秦若暴亂,吾兒何至於秦,老身在此,有丫鬟侍奉,早晚壽終,兒莫憂矣。”王母語重心長地說道。
就在這時,年過古稀的酈生突然來到院內,王母二人慌忙出來迎接,略微行禮道:“酈老前來所謂何事耶?”
原來這王母的家院皆是酈生命人置辦,平時也會差人送來補品,因此王母對其甚是感激,每次前來,王母皆是以禮待之,不敢有冒犯之處。
酈生見狀,臉色和氣,拱手回禮道:“老朽無事叨擾,煩請王母不要介意,今聽聞汝子從秦而歸,特來拜見,協商諸事。”
王陵聞言,亦是上前行禮,王陵在秦早就聽聞酈生大名,今見他前來,王陵顯得異常端莊,唯恐有失禮之處。
酈食其飲茶畢,臉色和藹道:“自古以來,忠孝不能兩全,然百善孝為先,忠孝相比,並無上下,然忠無事,則盡孝,孝無事,則盡忠,今秦君讓汝歸來,欲要全汝忠孝,在秦盡忠,在漢盡孝,豈不美哉。”
“況楚義帝已經吊唁,王母年事已高,若棄母而投秦,天地不容,非君子所為,故而老朽愚見,不如留在九江盡孝,以全其美,日後再往秦國,亦無不可也。”
王陵在旁,聽其言語,頗有幾分動容,但來時已經向秦君表明決心,且待自己不薄,若是久而不回,豈不失信於天下,且今回到九江,老母就在身旁,且古稀之年,若無子女陪伴,亦是被天下人恥笑也。
就在王陵思索間,酈生又接著說道:“後生不必擔憂,汝可前往秦國,勸秦軍出兵助漢,待時秦漢講和,忠孝自然兩全。”
“這,這恐怕不妥吧,兵者,兇器也,國之大事,某一人如何決斷。”王陵躊躇道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